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隐居十年磨一剑 历经千年存家风

    信息发布者:jiangtao
    2017-08-17 09:37:47    来源:村网通:都昌苏山乡苏山村   转载

       隐居云游了10年整,熟悉的人都以为他不在人世,他却出人意料地回家了,并且“十年磨一剑”,写得一笔好字,成为书法名家了。笔者着实惊奇,驱车70多公里,专程赶往都昌县苏山乡的如岗湾村采访。

        一进家门,一位衣着陈旧、简朴的小老头迎了上来,他的前额脱发不少,光秃秃的,笑容可掬,一脸憨厚老实,是个典型的老农相,他忙着招呼我们。很显然,他就是袁建柏,数年的游历使人看上去他比实际年龄大。

        一番寒喧之后,访谈直奔主题。虽然他将云游四海、卖字为生的10年艰难历程说得轻而淡,其爽朗的笑声掩盖着生活的辛酸,但满屋子的亲朋好友还是能从他那饱经苍桑的面容中觉察到磨练的苦楚……

        袁建柏,笔名袁雄,别号匡正,1954年生。自幼酷爱书法,在粮食部门工作时,书法是其业余爱好。1993年留职停薪后,经商做生意,做过啤酒、疏菜、水果批发,干过粮油贸易,还购置小型货车搞过运输,却都血本无归,债台高筑。他从小就机灵,书也读得好,还获得了一份正式工作。也许是“生意经”先天不足,也许是机缘不够,天难从人愿。面对10多万元的亏损,他只得放弃经商。无法可想,无计可施,无奈之中,从1999年开始,一事无成的他,便将自己惟一的特长——写字当成了职业,在大街小巷摆地摊卖字。从那时起,为了躲避债务,为了日后起死回生、时来运转偿还债务之梦想,他曾产生过私自到外面闯荡卖字的念头。但他深知,书法虽是自己的最爱,但要想闯出一条艺术之道来,也是路途遥远得不见尽头。怎么办?他常常为此陷入了冥思苦想,一个健康的成年大男人,总不能由家人来养活。为了自身起码的生计,也为了情有独钟的书法,他最终还是狠心痛下了私自走南闯北、磨剑十年的决定。

        2000年端午节后,他开始出走,中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打算走遍全国的名山大川,吸取天然精华,丰富、提高书法艺术造诣,哪怕是流落街头,卖字为生,也要将书法之路走到底。他决定先立足本地,再走向全国。于是,他开始了摆地摊卖字生涯。云游的第一站是九江的烟水亭,效果很不好,后来,他到了庐山景点,还是不理想,过不多久,他又到了南昌滕王阁,还是不景气。几个月下来,身上带的钱支持旅馆、盒饭等必需生活费外,已所剩无几。他日夜坚持“练字、写字、卖字”三部曲,但始终不见成效,若再不能以字换钱,便是生命不保。想不到书法由爱好很现实地变成了谋生的手段。看来还是自己书法不到功夫,倒不如先到外省经济发达地区试试。

        他相信,物质财富发达了,精神文明也得有需求;人文环境好,自然爱好书法艺术的人也就多。2001年,他选择了杭州市场,来到了金华婺州公园,并经常往返于上海,2005年转移到北京。那些年,他没有固定门店,摆摊设点也是打一枪换个地方。因奥运会城管严格,2007年又返回金华至今。他租有工作室,在八咏楼有自己的书画摊。并经常至南昌、深圳、广州、东莞、桂林等地做业务,有时也借助网络售字。前不久,广州、深圳的客户老板,诚邀他到公司现场,定点专业写字。

        10年来,他将写字当职业,走南闯北,几乎走遍了除东北三省和西藏、新疆等少数西部省份的祖国各地。说到云游的辛苦,他曾流落过街头,但他只讲了“随遇而安”一句话;说到艰难,他只讲了几个细节:一次从广州到桂林,连续下雨,没有生意,当时身无半文,他靠吃废“纸”度日。在上海,无钱坐公交车,他常在火车南站到苏州河段扛着100多斤重的背包,连续步行6个多小时。为了求得地摊一角,还得与城管员套近乎。紧迫时,一幅字贱卖20元,老板一转手却售4000多元。他的决绝出走,10年蒸发,离奇得让世人不可理解;而他的心向书法,10年磨难,没干任何活换钱,完全靠摆地摊卖字维持生计,还要(纸笔墨砚)养字,坎坷得使众人不可思义。

        当问到他内心苦闷时,他意味深长地说,他视书法为生命,超常规思维,抛除一切私情杂念,面壁10年图破壁,练字卖字。他坚信:不怕人不知,就怕艺不真。狠心争气,过苦行僧式的清静生活,出走中去见识“山外之山,人外之人”。他曾得到已故的西安书法大家李立凯先生的书法指导,但苦于没有财力和名份,更多、更长的时间里,他还是默默地向古今名家的书帖临摹、感悟,来做远距离、长时空、单方面的无声沟通与交流,其书法修练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走南闯北,十年磨剑,不可思义,超出常理,置之死地而后生。他向笔者及众人说,摆地摊卖字,凭的全是艺术。不成功,便成仁。要有自我毅力,才能坚持始终。心里要达到一种“空、清、忘我”的境界,抛开一切,将“恋”与“情”深深埋藏在心底。要克制自己,最终看哪头战胜哪头。经济上我如今还是一无所有,是个十足的失败者。但我痴情书法,人有经济财富,我有艺术财富,并且还练就了一副好身子,原有的高血压病都全好了。这次回来,一是到情感加油站,解思亲之念;二是给家人和乡亲有个交代。我依旧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书法艺术这条道路,一心向着书法艺术,直到永远!

        家人不时插话,向笔者补充介绍他的十年打拼经历。卖字一有了些钱,他不吃不喝,不穿不用,就用来“以字养字”,买他的文房四宝,装裱他的书法作品。家人还向大家展示他云游四方时所带的薄被子,以及他购置的几元钱一件的过时、陈旧的衣物。他对书法融入了自己的一片深情与愿望。大家听后,看后,没有不动容、不动情的,许多人还掉下了感动的泪水。

        访谈结束,他欣喜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许多书法作品,并现场挥墨写下笔酣墨饱的“天道酬勤”横幅书法,令所有在场人赞叹不已。

        10年来,他临池不辍,学柳颜,习二王,立攻隶书、行草。作品雄浑刚劲,气格高古,内蕴丰厚。尤其是草书造诣大,自成风格,他在杭州、金华、上海、北京等地的画界朋友,都尊称他为“狂草园(袁)”。书法作品在全国诸大权威(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毛泽东诗词”书画、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全国书画等)大赛大展中屡获金奖,或被庆香港回归十周年书画名家精品大典、首届“普阳杯·和谐中国”全国书画大奖赛、书法报“观音山杯”书法艺术大展等永久收藏,或入编《当代书画艺术家新作博览》、《当代书画艺术领军人物集锦》等10余部书法作品集,他被评为中国“当代杰出书法艺术家”、“当代百名爱国书画家”、“当代书坛画苑中坚人物”等称号。

        他常怀感恩、回报社会之爱心,每当得知有书画展,便主动参加现场书赠,上海地铁报、金华日报、中新浙江网、金华新闻网等媒体曾有过专门报道。

        他视书法艺术为生命,为追求臻美境界,历十载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探寻艺术真谛,创作水平也日臻成熟。这次回归故里,他有一个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在本地发展,为弘扬鄱湖匡庐书法艺术效绵薄之力,以书法业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

        祝愿袁建柏(袁雄)发展得越来越好,生活得越来越美满!祝福他书法艺术一路顺风,心想事成!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